大宗商品价格飙升,各方部署新一轮能源保供稳价

俄乌局势紧张持续,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能源供应紧张和价格高涨的风险高于预期,保供稳价任务艰巨。

 

近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国务院常务会议等多次提到保障能源稳定供应,一些大型能源企业也在积极部署新一轮能源保供稳价。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代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CRB商品指数累计上涨27.03%,创1994年以来最大季度涨幅。文华财经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大宗商品指数累计上涨16.18%,历史上季度涨幅超过16%共出现过5次。

 

国家统计局将于4月11日发布3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机构分析,俄乌冲突抬高了大宗商品价格,3月PPI环比上涨势头可能走强,不过高基数可能拖累同比增速放缓。需警惕高通胀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进而对利润率形成侵蚀。

 

PPI环比上涨或走强

 

受新冠疫情冲击供应链影响,许多经济体在2021年下半年就面临数十年来最高水平的通胀压力。俄乌冲突爆发后,供给再次受到冲击,部分能源和农产品(000061)等大宗商品价格飙涨。美银预计,2022年大宗商品价格可能创下107年来最大涨幅。

 

2021年四季度以来,中国保供稳价措施陆续落地,供给冲击缓解,稳增长政策逐渐加码,需求和预期改善。不过,近期俄乌冲突抬高大宗商品价格、国内疫情在较大范围复发,这一风险又有加剧的可能。

 

受原油、有色金属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2月PPI环比在连续两个月下降之后再度上涨,由上月下降0.2%转为上涨0.5%。

 

关于3月PPI走势,瑞银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分析,高频数据显示平均主要生产者价格再度上涨,其中动力煤平均价格环比上涨40%,同时2月中旬至3月汽油价格上调三次、涨幅达13%,而螺纹钢环比上涨2%。基于此,估计3月PPI环比上涨势头可能走强,不过高基数可能拖累同比增速放缓至8.2%(前值为8.8%)。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则认为,3月份PPI可能扭转此前四个月的连续同比下行势头,出现小幅反弹。当前新涨价因素影响更大,预计3月份PPI同比上涨9.5%,涨幅较前一个月扩大0.7个百分点。但值得一提的是,现阶段煤、钢等主要由国内主导的上游工业品保供稳价力度较大,会对国际原油、部分有色金属价格剧烈上涨起到一定对冲作用,从而缓和3月份PPI同比上涨幅度。

 

CPI方面,受当前生猪供应增加和消费季节性减少的双重因素影响,叠加疫情扩散,猪肉价格近期持续下行探底。王青分析,近期CPI走势主要受猪肉和蔬菜价格变化、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国内燃油价格影响、PPI向CPI的传导效应等三个因素影响,预计3月份CPI同比增长约1%左右。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从交通工具用燃料CPI看,在国际油价大幅上涨、3月初国内成品油价格上调的背景下,3月份交通工具用燃料CPI同比大概率上行,进而带动3月份CPI同比上行。

 

阳光资产管理公司配置策略部部门负责人白雪石指出,高通胀将导致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也将对利润率形成侵蚀,无论是美国、欧洲还是中国,均面临PPI高于CPI的剪刀差问题,尤其是对于中国而言,海外输入性通胀压力下,原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等国内生产能力有限,具有较高进口依赖度的商品价格上涨压力仍较大。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走强和PPI向CPI传导不畅,将导致中下游企业的利润压力加大

 

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

 

当前,能源保供的压力持续存在。4月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分析经济形势,就做好下一步经济工作听取意见建议。会议要求,进一步释放煤炭先进产能,落实支持煤电企业多发电的政策,保障能源稳定供应。

 

此前4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到,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主要是实现就业和物价基本稳定,要着力通过稳市场主体来保就业,综合施策保物流畅通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粮食能源安全。

 

近日,国家能源局印发的《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把“增强供应保障能力”放在首位,提出“以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为首要任务,着力增强国内能源生产保障能力,切实把能源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

 

在具体指标上,上述指导意见明确,全国能源生产总量达到44.1亿吨标准煤左右,原油产量2亿吨左右,天然气产量2140亿立方米左右。保障电力充足供应,电力装机达到26亿千瓦左右,发电量达到9.07万亿千瓦时左右,新增顶峰发电能力8000万千瓦以上,“西电东送”输电能力达到2.9亿千瓦左右。

 

一位政策研究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分析,当前国内和国际的能源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方面,我国部分地区因电力供应短缺等原因一度出现限电限产,影响经济平稳发展;另一方面,国际能源供应量和价格不稳定预期加剧。因此,把增强供应保障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取消或者调整了往年设置的部分限制性指标,实际上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提供了必要的灵活性。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认为,当前煤电提供了我国60%以上的发电量,在保障现阶段电力供应中仍起着重要的压舱石作用。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要发挥煤电兜底保供、灵活调节作用,确保我国电力系统安全运行。

 

3月以来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成员单位和相关地区多次召开会议,围绕煤炭稳产增产工作,研究延长保供政策等有关措施,同时进一步梳理具备增产潜力的煤矿,探索出台增产保供的新政策新举措。近期有关部门成立了工作专班推动煤炭增产增供,年内再释放产能3亿吨/年,力争全国煤炭日产量稳定在1200万吨以上。

 

大型能源企业也在积极部署新一轮能源保供。我国最大的煤炭央企国家能源集团今年一季度生产煤炭1.52亿吨,同比增长6.7%;煤炭销量1.96亿吨;发电量完成2742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发电量完成23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

 

国家能源集团新闻发言人张玉新表示,面对能源需求持续旺盛和保供艰巨压力,集团煤炭产业挖潜提效、吨煤必争,订货推进快、运力衔接快,煤炭高产、运输高效、电力高发,增强稳产稳价稳市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