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加剂使用中的异常与对策
混凝土外加剂虽然能有效改善混凝土性能,但有时也会产生负面效应,特别是在使用不当时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对此应予以重视,找出原因及解决措施。以下成因及解决措施供读者参考。

1)混凝土坍落度损失大

成因:外加剂与水泥或其他原材料适应性差;外加剂掺量低;水泥或环境温度高,水化速度快;混凝土配合比使用不当。

解决措施:通知外加剂厂家调整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更换质量不合格原材料;提高外加剂掺量,增加矿物掺合料掺量;调整混凝土配合比。

2)凝结时间过长

成因:缓凝剂用量过大或突然降温未及时调整缓凝剂掺量,生产时没有注意根据气温和缓凝剂情况调整外加剂掺量;水泥质量发生变化;矿物掺合料存在质量问题;搅拌不均或搅拌时间过短,外加剂没有均匀分散。

解决措施:根据天气情况调整外加剂掺量;通知外加剂供应商降低缓凝剂掺量或更换混凝剂品种;更换水泥或矿物掺合料;生产是及时根据气温变化调整混凝土生产配合比。

3)假凝

成因:用硬石膏或工业石膏做调凝剂的水泥遇到含有木钙或糖钙的水泥;外加剂中含有碳酸钠早强剂;三乙醇胺用量超过0.1%;水泥温度过高;早强剂掺量过大。

解决措施:更换水泥或外加剂;控制三乙醇胺的掺量。

4)离析、泌水

成因:混凝土配合比不当,砂率或胶凝材料用量偏低;外加剂掺量过大,坍落度过大;水泥与外加剂适应性变好;缓凝剂中羧酸盐、磷酸盐或糖类过量。

解决措施:调整混凝土配合比,调高砂率或增加胶凝材料用量;更换缓凝剂品种,调整外加剂掺量;在外加剂中复配增稠剂或引气剂等保水组分。

5)和易性差

成因:砂率偏低或胶凝材料用量不足;外加剂掺量低或者减水效果不佳。

解决措施:调整混凝土配合比,提高砂率或增加胶凝材料用量;提高外加剂掺量。

6)抓底

成因:水胶比过低,减水剂掺量过大,水泥用量过大。

解决措施:调整混凝土配合比,增加砂率或提高矿物掺合料用量;掺加引气剂;降低外加剂掺量等。

7)混凝土泛碱

成因:无机盐早强剂、防冻剂掺量过大;早期养护不好,水分蒸发快。

解决措施:降低含无机盐类外加剂的掺量,加强养护,避免早期失水。